【二十四節(jié)氣養(yǎng)生篇】秋分:養(yǎng)陰補腎防秋燥
秋分
每年的9月22-24日,太陽到達黃經180°時為二十四節(jié)氣之秋分。這一天,太陽直射地球赤道,因此這一天晝夜均分,各為12小時;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。秋分之后,北極附近極夜范圍漸大,南極附近極晝范圍漸大。
“秋分”的意思有二:一是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°,直射地球赤道,因此這一天晝夜均分,各為12小時;而是按中國古代以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(jié)劃分法,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,平分了秋季。
保健養(yǎng)生
1調節(jié)人體陰陽平衡
這個節(jié)氣的特點晝夜同長,所以我們養(yǎng)生時也要順應時節(jié),遵守“陰陽平衡”的原則,更好地調養(yǎng)身體。若體內陰陽平衡,則身體的各項機能就能很好地運作,心理狀態(tài)極佳,而且對外界不良狀況的適應力、抵抗力都非常好,忍耐力強,天氣變化強烈的時候也不容易生病。
2秋分出游,要防“旅游精神綜合癥”
秋季是外出旅游,享受陽光,飽覽美景的絕佳時機。但是,外出旅游時不注意自我保護,身心過度疲勞,或所處的環(huán)境過于惡劣又得不到及時調整。因此,在旅游時,不要過于疲勞,要及時休息,長時間乘坐交通工具時,要適當活動筋骨,減輕旅途中的身心疲憊。
3秋分到,防秋涼
到了秋分,天氣就會轉涼,如果人體抵抗力差,不適應氣候變化,寒邪之氣就會刺激皮膚和呼吸系統(tǒng),引起感冒。到了秋分,我們一定要隨著氣溫的降低及時添加衣物,尤其老人、孩子和體質虛弱的人,更要注意保暖,天冷的時候,可以把外套、帽子、手套、口罩等穿戴好,防寒保暖。
1謹防秋燥
預防秋燥,養(yǎng)陰是關鍵。應當及時補充水分,多喝溫水,淡茶等,保持肺臟和呼吸道的正常濕度。另外,也應多吃水果和蔬菜,多數蔬菜和水果有生津潤燥、清熱通便的功效,而且水分較多。還可以多吃芝麻、核桃、杏仁等富含油脂的干果,少吃辛辣煎炸等熱性食物。
2忌吃肥甘食品
夏天身體消耗大,食欲小,入秋后人們自然地想要進補。但這時脾胃功能尚未完全適應氣候變化,盲目進食肥甘味厚的滋補品,易使脾胃運化失常,從而導致疾病發(fā)生。
3飲食調養(yǎng)忌食食品
在飲食調養(yǎng)上,如陰氣不足而陽氣有余的老年人,應忌食大熱大補之品;發(fā)育中的兒童,如無特殊原因也不宜過分進補;痰濕體質的人忌食油膩;熱證病人忌食辛辣;患有皮膚病、哮喘的人忌食蝦、蟹等海產品;胃寒的人忌食生冷食物等。其實質都應防止實者更實、虛者更虛而導致陰陽失調。
1便秘
便秘最典型的癥狀是排便次數明顯減少。達到每2-3天甚至更長時間一次,而且排便沒有規(guī)律,排便困難,糞質干硬。老年人、婦女和兒童很容易患此病。秋天天氣多變,再加上空氣十分干燥,很容易使人機體燥熱內結、氣虛無力或陰虛血少,這些都會導致便秘。
2咽炎
咽炎指的是炎癥發(fā)生于咽部黏膜以及黏膜下組織。秋天的氣候狀況十分容易誘發(fā)咽炎,尤其中老年人患病幾率較大,而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。根據發(fā)病時間和患病程度,臨床上將咽炎分為急慢性兩種。不過各種咽炎都有以下幾種相同癥狀:咽部會感覺不適、干燥、癢、灼熱,并有異物感、刺激感、微痛感等
鱔魚荸薺栗子湯
原料:去骨鱔魚150克,水發(fā)玉蘭片15克,荸薺9各,栗子12個,蔥、姜、蒜、鹽、味精、食用油、高湯適量。
方法:
1.將鱔魚切成片狀,用開水汆一下,備用。
2.玉蘭片、荸薺切成片狀,蔥姜切成塊狀,將蒜搗成泥。
3.鍋內放油加熱,用蔥姜蒜熗鍋,搗勻后,加高湯;將備好的原料擲入鍋中。
4.湯燒開后15分鐘,加入適量的鹽,味精調味即可。
用法:早晚飯前溫服1碗。
功效:養(yǎng)精益氣,潤肺補腎。
注意:服用鱔魚時,要適量服用,否則不易消化,也不宜與狗肉、南瓜、菠菜、柿子、紅棗一起?;加衅つw瘙癢、支氣管哮喘、紅斑性狼瘡等過敏體質的人慎服本品。?
蘇游鳳髓湯
原料:松子仁100克,核桃仁200克,蜂蜜50毫升。
方法:
1.將松子仁、核桃仁去皮殼,研碎末待用。
2.蜂蜜倒入鍋中熬熟,加入松子仁末和核桃仁末,邊熬 邊攪拌了,至濃稠起鍋,放涼后凝固即可。
用法:一次服用10克,三餐后服用。
功效:潤燥止咳。
注意:慢性腹瀉患者慎服。糖尿病、高血脂及長期干咳不愈者勿服。
丁香
【性味】辛,溫。
【歸經】歸脾、胃、腎經。
【功效】溫中降逆,溫腎助陽。
【主治】用于胃寒嘔吐,呃逆,腹瀉、腎虛陽痿。
羅漢果
【性味】味甘,性涼。
【歸經】歸肺、脾經。
【功效】清肺利咽,化痰止咳,潤腸通便。
【主治】痰火咳嗽,咽喉腫痛,傷暑口渴,腸燥便秘。
蔓荊子
【性味】辛、苦,微寒。
【歸經】歸膀胱、肝、胃經。
【功效】疏散風熱,清利頭目,止痛。
【主治】用于頭痛,頭昏,目赤腫痛,風濕痹痛。

